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尋回幸福感

     栗子姐是克莉絲最近半年來新參與教會另一個小組的組頭,話說我們這小組的成員算是特別,因為成員不是依教會一般的分類 : 如學生族群 , 在工作的未婚族群 或是已婚的家庭族群的小組…而是因為有同樣的病症的姐妹們聚集的支持小組。所以組員是克莉絲教會中不同期數乳癌的姊妹組成(也是才成立不久),其中有的人是已完成療程在追縱狀態,有的人是仍在治療中,有的人是之前完成療程但最近又復發需再進入治療的狀況,老實說克莉絲剛開始對於其他姊妹她們的病況(期數),不太了解,聚會時也不好意思詳細問,一來可能因為彼此熟悉度不夠,白目加口拙的克莉絲怕亂問的個性會引起病況不好的姊妹心情不好。(後來發現其實靜靜的聆聽她們的陳述近況大慨猜得出誰的病況的嚴重性…) 二來又不是參加柔道社或電玩社團,大家沒有志在進級或進階,癌症病患沒人喜歡當最高階的 (期數越高存活率越低),何必認真問清楚呢?


  很會鼓勵人的栗子姐聚會完後發給每個人一篇文章- "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 (作者 :董月玲 張開平) ,當然也是激勵眾姐妹的心情。說實在克莉絲算是病況最輕的,療程很短很快就結束了..,目前只要定期吃藥及回診。以前身體不明狀況的痛,克莉絲都神經大條不太理會,覺得過幾日身體就會自行好起來。但罹癌後身體某部位有不明的疼痛時都會杯弓蛇影的擔心會不會有遠端轉移發生?…還是因吃藥造成副作用開始慢慢產生了…原以為只有克莉絲才會疑神疑鬼..後來發現其他姐妹也有類似的心理擔憂。”幸福” 的感受從去年底彷彿已飄離克莉絲…  心如失了線的風箏。 這篇相關的哈佛大學熱門課程的報導克莉絲之前有聽過但沒看過過完整的文字稿(因為文章還頗長的,克莉絲不打算整文轉貼,有興趣的人可到Google 尋找,自行閱讀全文),可能有些格友已看過,克莉絲讀完後覺得這個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 本-沙哈爾.在課程所提出的一些想法,是讓克莉絲得到正面的能量。特將其一些內容節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 (嗯..分享有點冠冕堂皇,其實克莉絲主要將所讀的留一點記錄提醒自己,年紀越大很多東西過目即忘,真是腦殘阿..)


     文中提到哈彿畢業生  本-沙哈爾 之下成為教師教這門課最初源起自己的不快樂,雖在學校他成為人人羨慕頂尖的學生,不論是功課及社團都如魚得水但這些成就並不能讓他內心真正快樂,所以開始積極讀心理學的東西,而在當時哈佛大學內許多學生面臨心理健康危機…西方世界英國及美國憂鬱症的人口近年來大幅增加下,許多人產生疑問: 當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 ? 那我們來到這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最重要?...


   本-沙哈爾 提到: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人們在衡量商業成就標準是錢 (金錢是最高的財富)。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而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在看待自己的生命,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我們在幸福感上就是盈利了..


  本-沙哈爾又提到自身曾經在壁球賽中奪冠的經驗, 以為"成功"可以帶來快樂,這是 本-沙哈爾 之前所一直認為的邏輯但被自己打破,夢想成真的喜悅及快樂並未持續在他生活中產生快樂感,反而墜入空虛,迷惘和恐懼中,..他想找出答案於是觀察周圍看起來幸福的人請教他們,閱讀不同類的書籍後 ,他的幸福觀才逐漸清晰: 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本-沙哈爾以4 種漢堡比喻4種不同人生模式 : 第一種 享樂主義型 : 口味誘人但卻是標準”垃圾食品” ,及時享樂但出賣未來幸福人生。第二種 忙碌奔波型:口味很差裡面是蔬菜有機食物,吃了對日後更健康,即犧牲眼前的幸福為要追求未來的目標。第三種 虛無主義型: 是最糟糕的一種,吃起來既不美味,吃了還影響日後的健康。第四種 幸福型: 既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而根據 本-沙哈爾 的觀察周遭大多數的人都屬於 “忙碌奔波型” ,因為人們常常被 “幸福的假象” 所蒙蔽。人們習慣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眼前的事情,最後導致終生盲目追求(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目標)。一但目標達成後,人們常把放鬆的心情解釋為幸福。好像事情越難做,成功的幸福感就越強。這種解脫的確讓我們感到快樂,但它絕不等同於 ”幸福” ,它只是一種假象。


    本-沙哈爾鼓勵大家問自己 “為什麼”? 我做的事情,對我有意義嗎? 它帶來了樂趣嗎? 我的優勢是什麼? 內心是否鼓勵我去做不同的嘗試徹底改變目前的生活?...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事裡找到意義,選擇目標時,必需確定它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愛好﹑符合自己內心的願望,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或迎合他人的期待。這種”真我的呼換” 就是使命感。在追求有意義而有快樂的目標時,我們不再是消磨光陰,而是讓時間閃閃發光。


   漫漫人生,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悲傷時刻,比如經歷失敗或失去,但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實上,期盼無時無刻的快樂,只會帶來失望和不滿,並最終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一個幸福的人,也會有情緒的起伏,但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經常被積極的情緒推動著,少被負面情緒所控制。快樂會是種常態,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本-沙哈爾還為學生簡化出 讓自己幸福的10條小提示 :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選擇對你有意義並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鬆地拿一個A而選課,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學會失敗。


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


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


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煉。


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週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


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


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


「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


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尤其對這句話有感覺:「所以,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克莉絲的結論: 現代人很流行很夯的祝福語 “要幸福喔!” 克莉絲想除非我們先明瞭 “幸福感” 的定義才能擁抱到真正幸福,否則我們真的很容易淪入社會普世價值觀,不斷地在看的到物質,財富,權力,地位上的誘因,一直設定目標盲目追求以為的"幸福"。生命中的挫折及病痛的確會竊取了我們的幸福感,能尋回幸福感也只有靠 正確的心態。願每位某種程度"失心"的格友們能慢慢尋回屬於你自己的幸福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特別的禮物 vs 克莉絲 不含"nofollow",多留言可以幫自己網站打廣告需要<a h需
2.需要<a href="http:// 克莉絲 </a>回覆,請勿使用匿名留言[可使用名稱/網址,名稱填自己名字,若無網址,請填E-mail
3.匿名攻訐、不相干之廣告適用於無條件刪去法,望請海涵:)
4.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如:
 <b><b>粗體</b></b>, <i><i>斜體</i></i>, <a href='網址'>描述文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