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探索 (一)

         克莉絲所處的教會定期都會有些心理方面的講座, 克莉絲蠻喜歡這類的講座,, 從講員所釋放出的訊息, 再思考自己的行為模式, 其實可以更了解內在的自己 ,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4個自我區域 :
(1) 開放自我 ( 自己知道,別人知道 )

(2) 盲目自我 ( 自己不知道 ,別人知道 )

(3) 未知自我 ( 自己不知道 , 別人不知道)

(4) 隱藏自我 (別人知道, 別人不知道)

       其實在未知的自我部份如冰山沒入海中的部份,是需要自己慢慢去發掘的,有些潛能開發的課程也是在挖出這一塊。有時你會發現別人對一件事的反應與你很不同,對他人而言可能是小事,對你而言可能是個地雷區,有時你知道原因,有時不知道原因覺得困惑,藉著探討心理的書籍及講座提醒,可將自己原不知道的部份變成知道,克莉絲覺得對自己在情緒上的管理其實蠻不錯的。

      日前克莉絲所聽到講座題目是 “原生家庭的情緒發展與人際學習”, .. 克莉絲將當時隨手記錄所聽到 印象較深部份簡單整理, 分享出來 : ( 二手版資料難免會有遺珠之憾 ^^,整理回想資料還滿費時的,  閱讀者多多包涵 )

此講座 是由 趙慧香老師分享的,趙老師藉著此主要題讓我們了解三部份

.認識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

.擇偶與經驗親自密關係中所謂的 “愛”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維持友誼或 “受傷害”


首先老師提到一些觀念:

1嬰幼兒對經驗事實的解釋常依靠感受與不完全的認知能力…

2越早期的人際經驗對我們的人際觀、世界觀、自我觀影響越深遠…

3幾乎所有重要人際早期經驗由原生家庭形成,包括親密關係,更是原生家庭的產物…

=> 為何一直追溯到嬰兒或童年時代,有些人可能認為人際關係若不好就上一些課程學習一些技巧可能就會改善,但有些價值根深柢固的形成…不是上幾堂課就可改變。而在我們人生嬰幼兒期是我們人生自主能力最弱的時後,當時的我們對於一些事件的反應產生不會像我們長大後用一些邏輯思考來處理,而是以我們當時的感受去處理,若嬰幼兒期曾受到一些創傷,會在我們生命的深處有些陰影,某些信念會持續到我們長大,影響我們與世界及人際的互動 …

老師請我們試著做一些在早期記憶整理 : ( 想幾個對兒時還有記憶的事件 or 片斷… 當然有些記憶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

早期記憶整理是幫助我們整理人生經驗: 檢視 自我的概念 / 對父(男性)母(女性)的看法/  對世界的看法, (克莉絲鼓勵大家可以試著下列引導來思考)

思考方式如下:

*誰在你的回憶裡?誰不在?

*這些人在作什麼?想什麼?說什麼?

*那個回憶的世界像什麼?

*你當時在作什麼?想甚麼?感受如何

*你的行為結果是什麼?

*若用一句話描述那段記憶,你會說什麼?

老師舉了一個別班學生的例子:

小齊在幼稚園時代父親就會教他珠算(是個嚴厲的老師),要他常常練習並要親自驗收,小齊很聽話的練習並且哥哥姐姐們也幫他一起復習 ,都表現的很好(他信心滿滿),父親並沒在預計驗收天來驗收學習成果,於是小齊放心的玩,突然有一天父親說要驗收成果,小齊想之前都練習的不錯應該ok,但沒想到考試的瞬間彷彿一切都忘了,越緊張越答不出來,哥哥姐姐雖在身旁但也沒辦法幫他回答,最後驗收沒過被父親的處罰: 在黑暗中罰站及不能吃飯…

這事件對小齊影響: 覺得世界很嚴厲,人要隨時準備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且失敗會得到嚴重的懲罰,長大後的小齊對自我要求很高,有些神經質…

看到此或許有人有疑問那些嬰幼兒一些事件造成我們負面的想法,是否永遠成為我們生命中沉重的十字架到死 ?

克莉絲告訴大家其實是有出路的,不會成為生命中永遠的重,只是在於你是否願意接受"出路"的方式。

有時生命的創傷的癒合的速度超越你想像的緩慢。
最後克莉絲用聖經中 詩篇的一段話,做為這部份摘要整理的結語

詩篇 147:3 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特別的禮物 vs 克莉絲 不含"nofollow",多留言可以幫自己網站打廣告需要<a h需
2.需要<a href="http:// 克莉絲 </a>回覆,請勿使用匿名留言[可使用名稱/網址,名稱填自己名字,若無網址,請填E-mail
3.匿名攻訐、不相干之廣告適用於無條件刪去法,望請海涵:)
4.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如:
 <b><b>粗體</b></b>, <i><i>斜體</i></i>, <a href='網址'>描述文字</a>